2018年3月11日,第7期香樟经济学Seminar(广州)在我校广州校区北三307报告厅举行。香樟经济学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青年学者发起,是目前国内最有影响力的青年经济学者高水平、专业化的学术交流平台之一,香樟经济学Seminar(广州)是香樟经济学论坛在华南地区的常设学术交流会议。
由金融学院和广东省珠三角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中心联合承办的第7期香樟经济学Seminar(广州)受到了香港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境内外高校学者的广泛关注,来自中山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西大学等省内外众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二十多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我校金融学院、经济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信息学院等多个学院的三十多位师生参加了此次会议,金融学院段军山院长、王少林副院长等参加了会议,蔡卫星副院长兼协同中心副主任作为承办方全程筹备了此次会议。
本次会议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开幕式,段军山院长作为主办方致了欢迎辞,代表金融学院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来到广东财经大学进行学术交流。香樟广州负责人梁平汉教授作为发起方发表了简短的开幕辞,介绍了香樟经济学的发展理念和香樟广州seminar发展情况。
本次会议报告了八篇论文。来自暨南大学的吴非报告了论文《新三板R&D投资、融资行为与运营绩效》。在新三板市场的挂牌企业数目迅猛增长且涵盖大量优质科技企业的背景下,吴老师发现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融资行为并没有促进企业的 R&D活动,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弱化融资行为与企业R&D之间的负向关系。
来自上海财经大学的胡明志报告了论文《Homeownership and Household Formation: No House, No Marriage》。他们利用2004-2011年间CFPS的数据研究住房对婚姻的影响,在考虑了异质性、内生性和模型选择偏误等问题后,研究发现个人拥有住房通过提升自身吸引力增加了结婚的概率,还发现这一现象对拥有住房的女性而言影响更大。
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张浩报告了论文“Siblings Effect and Housing Tenure Decision : Evidence from China”。他们利用多轮CHNS的数据,研究发现作为非正式金融的家庭成员之间互助行为对拥有住房的影响,发现兄弟姐妹越多,家庭拥有住房的可能性就越高。
来自广西大学的罗吉报告了《公共需求密集度、资产专用性和社会组织个体规模》。他们利用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探讨了公共需求密集度和资产专用性对社会组织个体规模的影响,发现在公共需求密集度更低、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以及从事基础医疗和基础教育的社会组织中,社会组织个体规模更小。
来自广东工业大学黄灿报告了《传统文化会影响股价崩盘风险吗?》。他们从宗教和方言两个角度出发来衡量传统文化,考察了宗教和方言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发现宗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股价崩盘风险,而方言多样性则加剧了股价崩盘风险。
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董永琦报告了《基金公司实地调研与股价崩盘风险》。他们的研究认为,基金公司的实地调研能降低股价崩盘风险,从一个更新的视角提供了有关基金公司实地调研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
来自西南财经大学的王玮报告了《Diversit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with Progressive Taxation》。这是一篇纯理论的研究,他们在消费者异质、生产者同质以及完全竞争市场等假设条件下,运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论证了人口分布多样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黄旭报告了《国外势力介入国内冲突的四方博弈》。他们基于叙利乌克兰等国内冲突的现实背景下,构建了一个包含政府军、叛乱军、国外政府军援助与国外叛乱军援助四方的博弈过程,考虑了各方可能的决策先后顺序,论证了不同情景之下的均衡结果及其含义。
Seminar遵循国际惯例,报告人与听众之间可以随时就论文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在一天的研讨过程中,论文报告人与参会者进行了激烈的学术讨论,就理论逻辑、技术方法、数据来源等诸多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为我校师生提供了一场学术盛宴。
近年来,金融学院和广东省珠三角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中心高度重视科研和学术交流工作,依托学院和协同中心平台先后发起了“琶洲金融论坛”、“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创新研讨会”多个学术交流品牌活动,邀请了英国曼切斯特大学、布里斯托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西澳大学、密苏里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学术机构的学者来校交流,既有利于提高我校和金融学院在国内外学术界的知名度,又有助于我校师生拓展研究视野、建立学术研究网络、提高学术研究能力!